三百年意大利雕塑荟萃米开朗基罗长廊
在长廊宽大的穹顶下,展示着意大利雕塑杰作,包括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创作的著名的《奴隶》雕像。在近三个世纪里,意大利雕塑家以非凡才华,表现人类灵魂深处的各种情感。
新卢浮宫中的画廊
在法兰西第二帝国时代(1852年 – 1870年),卢浮宫既是博物馆,也是皇帝行使权力的所在。拿破仑三世在御用建筑师路易·维斯孔蒂(Louis Visconti)和赫克托·勒菲埃尔(Hector Lefuel)的辅助下,紧锣密鼓地在卢浮宫开展重大工程,建造了新的建筑,其中一部分 - 如米开朗基罗长廊 - 主要用来存放艺术品收藏。
米开朗基罗长廊建于1854年至1857年间,主要作为议政厅(salle des États)的主入口。在第二帝国时期,重要的立法会议都在议政厅举行。同时,这间长廊也用于陈列参加艺术沙龙的雕塑作品。当时,艺术沙龙是法国一项重要的艺术活动,主要展示在世艺术家的作品。
凸显矿石美感的内饰
赫克托·勒菲埃尔在设计这间画廊的内饰时,从建筑师皮埃尔·丰丹(Pierre Fontaine)的创作中汲取灵感。丰丹曾于十九世纪上半叶在不同政权下,参与主持卢浮宫的改建工程,负责女像柱厅和昂古莱姆长廊的内部装饰和布局。勒菲埃尔从中受到启发,为米开朗基罗长廊和达鲁廊设计了宏大的穹顶,并在地面铺设了不同颜色的大理石地砖。
这间长廊为自然采光,阳光从两侧的大型玻璃窗折射进来,虽然不适用于展示绘画作品,但可充分凸显白色大理石雕塑的艺术美感,青铜和陶土雕塑也不例外。
啊!卢浮宫!:《爱神吻醒普西莎》
YouTube content is currently blocked. Please change your cookie settings to enable this content.
从米开朗基罗到卡诺瓦
如今,米开朗基罗长廊向参观者呈现了一幅十六到十九世纪意大利雕塑全景图,其名称也源自意大利佛罗伦萨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长廊里收藏了这位大师创作的两座《奴隶》雕像。这两座雕像最初是为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的陵墓而作,但这个项目最终夭折。即使尚未走进长廊,参观者也可从远处看到伫立在展厅中央的《垂死的奴隶》雕像,展厅布局创造出的远景透视效果也令其更加突出。雕像身后直立着一扇巨型大门,饰有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及宙斯之子珀耳修斯的形象。这扇大门来自意大利克雷莫纳市的斯坦加-迪-卡斯德尔诺沃宫(Stanga di Castelnuovo)。其造型与古代凯旋门相仿。
在这里还可看到雕塑家让·德·博洛尼亚(Jean de Bologne)创作的《飞行的墨丘利》。博洛尼亚又名詹波隆纳(Giambologna),出生于佛兰德地区,成名于佛罗伦萨。其学生阿德里亚恩·德·弗里斯(Adriaen de Vries)创作的雕像《墨丘利带走普西莎》也在这里展出。在离开长廊前,参观者可欣赏到卡诺瓦(Canova)创作的《爱神吻醒普西莎》。这座雕塑是大理石雕刻技艺的杰出典范,艺术家在大理石上完美再现了人体的柔软质感,表达出感人的爱情冲动。
艺术杰作
枫丹白露的仙女(本韦努托·切利尼)
1 sur 11
知识花絮
《奴隶》雕像“颠簸史”
最初,米开朗基罗为装饰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的陵墓,创作了两座《奴隶》雕像。但在教皇于1513年逝世后,其继任者认为这项工程耗资过大而将之取消。于是,米开朗基罗将这两座雕像赠送给好友、佛罗伦萨人罗伯托·斯特罗齐(Roberto Strozzi)。斯特罗齐在流亡法国期间,将雕像转送给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然而,故事并未就此结束。后来,继位的新国王亨利二世又把它们送给亲信蒙莫朗西公爵(Montmorency),后者将其安置在自己的埃库恩城堡(Écouen)。1632年,红衣主教黎塞留买下《奴隶》雕像,将其搬到黎塞留城堡。在此后的近150年里,这两座雕像一直为黎塞留后代所有,直至在法国大革命时期被当时的执政者没收,并于1794年送至卢浮宫。从此,这两座雕像终于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爱神与普西莎 (Psyché)
普西莎是一位美丽的公主。她的美貌甚至引起美神维纳斯的嫉妒。她命令儿子爱神去惩罚普西莎。然而,爱神却对普西莎一见钟情,并把她带到一个迷人的宫殿里。对这对恋人而言,一切似乎都尽善尽美。但是,普西莎没有遵守向爱神做出的承诺,爱神一怒之下弃她而去。维纳斯对普西莎提出严峻考验,要求她前往冥界,带回装有美丽圣水的瓶子。普西莎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打开瓶子,吸入从中飘出的冥界之气,当场陷入死亡般的沉睡中。幸运的是,爱神及时赶到,用他的吻唤醒了普西莎。卡诺瓦的这座雕像正是再现了这一瞬间。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阿德里亚恩·德·弗里斯也以这个神话故事为题材,创作了续篇:在朱庇特的命令下,众神使者墨丘利将手中仍拿着美丽圣水瓶的普西莎带到天界,使其获得永生。通过这个神话故事,雕塑家以象征手法,借用墨丘利代表艺术,普西莎代表灵魂(“psyché”一词在希腊语中意为灵魂),表达了艺术可将人类灵魂升华至永生境界的理念。